福建商学院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及时把握就业新形势和生源特点,践行“一二三”就业工作模式,下好“一盘棋”,迈好“两条腿”,打好“三张牌”,凝聚全员工作合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就业渠道主体活力,有效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下好“一盘棋” 全面压实就业责任
面对学生就业高位压力,福建商学院积极落实“一把手”工程,一切围绕就业大局转、盯着就业大局干。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健全校内就业工作分工机制,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二级学院落实和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变“单兵行动”为“联合作战”,发挥就业育人共同体合力,定期召开就业小组会议,组织二级学院调研,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意向调查,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202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情况调查报告。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百校走千企”活动,校领导、相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走访66家企业,了解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情况报告制度,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要求,做好精准帮扶。2021年,为1400多名学生建档立卡,帮扶840多名学生,全面压实稳就业责任。

福建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餐饮公司进行座谈交流
迈好“两条腿” 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福建商学院结合学生特点,完善就业创业育人机制,坚持迈好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两条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构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发展的路径,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一是抓就业指导,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大课程资源投入和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以课程教学、指导讲座为基础,以职业测评、个体咨询为辅助,以赛事、活动、协会为载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思政育人和就业指导之间的联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机统一。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简历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编撰职业规划和就业特色教材并作为全国就业创业特色教材课题成功立项。致力打造就业指导“金课”,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注入服务基层吸引力。
二是抓创业教育,增强创新内驱力。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以实现创新创业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覆盖24个专业,1933名大学生参与。顺利完成2019年、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验收,衍生公开发表的学生论文9篇,调研报告及商业计划书20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35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国家级立项项目6个,省级立项项目29个。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工作理念,参加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铜奖6项。其中,“美亚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十佳人气奖,项目负责人陈思远同学被评为福建省第十届大学生创业之星。

福建商学院学生获2021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厦门分赛区二等奖
打好“三张牌” 全面拓宽就业渠道
把促进学生更好、更充分就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效率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打好宣传引导、信息服务和行业衔接“三张牌”,不断拓宽就业空间,释放就业新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与引导。聚焦区域发展需要,做好“三支一扶”“选调生”“西部计划”等国家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主动对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做好家校常态化联动,分析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匹配家长就业期许与学生就业意向。促进升学与就业工作有序衔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升学辅导,统筹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各类升学考试。针对升学不顺、就业困难等毕业生群体,开通就业心理测试和咨询,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
二是优化信息匹配与服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就业数据统计、就业信息跟踪,提供学生积极就业意愿,较为有效解决专业人才“供需错位”问题,把就业信息服务做出准度、做出温度,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行业单位、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推动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确保精确采集岗位要求和求职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高人岗匹配度。丰富就业招聘形式,组织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符的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校园招聘会和宣讲会活动。

福建商学院与福州市人社局共同举办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暨校园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