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商学院官网!今天是

媒体商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商院 > 正文

【新福建】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赴屏南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 时间:2025-07-12 作者: 点击:

编者按7月4日至6日,我校国际经贸学院“以电商传薪火,共筑和美乡村”实践队前往宁德市屏南县寿山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关报道转载如下。

原文

7月4日至6日,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以电商传薪火,共筑和美乡村”实践队前往宁德市屏南县寿山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院党委副书记方霞、团委书记王祖鑫及学工部林超老师等12名师生参加。

访红色旧址汲取奋进力量

在棠口村,实践队员瞻仰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参观棠口村红色文化展示馆。张书巡馆长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馆内展品。实践队还走进千年古廊桥——千乘桥,其独特的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架构,配以歇山顶的桥顶设计,桥身精美的木雕与流畅的线条相映成趣,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在白玉村,实践队员在稻田书屋为当地村主干及村民代表开展《学习“弱鸟先飞”“滴水石穿”闽东精神》和《在数字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宣讲。

实践队在千乘桥合照

以艺术为笔赋能乡村振兴

在前汾溪村,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宁德教学实践基地坐落于此,实践队员了解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们通过长期与当地村民和谐共生的方式积极寻找创作灵感,坚守人民与乡土情怀,推动创作写生、社区营造等项目。

在拥有800年历史的革命老区村——厦地村,实践队员了解到厦地村在保留闽东夯土建筑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古村的修复、改造与活化利用的特色文旅融合之路,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聚集于此开设书屋、咖啡屋、陶艺坊、扎染坊、陶艺店、特色民宿等,迎来了“一抹文创色,满村烟火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加深了实践队员对文创赋能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队精心设计了寿山乡部分村落专属IP形象和手绘地图,原创性设计融入了寿山乡当地特色的代表性元素,为村落增添了独特活力,并为群众仔细讲解了设计IP形象和手绘地图的思路、内涵和寓意。

实践队参观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溯峥嵘岁月砥砺奋进之姿

在降龙村和寿山村,实践队员重走“茶盐古道”,感受古道曾经的繁华与古人经商贸易的智慧。“茶盐古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端是绿水青山,另一端是丝路海洋。曾经无数“挡回头客”在此晓行夜伏,跋涉于大山与码头之间,老一辈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服输的拼劲儿深深感染着每位实践队员。

在南湾村,实践队来到由“新农人”邱桂敏发起的“我在屏南有亩田”稻田公益示范基地,了解到她带着破荒为田的乡土情怀返乡创业,怀揣“兴农梦”,凭借一腔热血,探索出“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模式,有效带动群众生产就业增收,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荣誉。实践队员还在邱桂敏指导下下地除草。

在白玉村,实践队员来到稻田公社,了解倡导生态理念的“白玉不耕农场”运营模式如何将农业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同时,“白玉不耕农场”还开设了研学体验项目,负责人苏凡智表示希望以这种方式保留大家对大自然最本真的体验,让游客一起学习农耕知识。

实践队与邱桂敏指导员及当地返乡创业大学生们的合照

以电商为媒助力山货出圈

在屏南县农特产品电商主播杨美丽直播基地,实践队员见到了屏南助农主播杨美丽。多年来,她始终不忘为家乡的山货代言,以电商助农的形式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助力茶树菇、笋干、羊肚菌等山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让深闺“山货”成电商“俏货”。实践队员从产品特性讲解、直播话术技巧、直播流程盘点等方面与杨美丽进行交流学习,发挥电商专业所学,随杨美丽一起走进直播间参与特色农副产品推广,切实提升直播实战水平,真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助农实践。

杨美丽老师指导队员进行电商直播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表示今后要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所学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原文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7800/3419245.html?isView=true

 

书记信箱:fjsxydwsj@fjbu.edu.cn

校长信箱:president@fjbu.edu.cn


Copyright 福建商学院 版权所有 闽ICP备12020660号-3校址:福州市鼓楼区黄铺19号 邮编:350012   闽公网安备 3501220235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