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教职工/校友/家长/访客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告公示

福建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福建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28 08:48:37 浏览人数:



点击查看《福建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福建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福建商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学校前身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渊源可追溯到成立于1906年的“福州青年会书院”和“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历经110年办学历程,薪火相传,自强不息,在社会上享有“闽商摇篮”和“外贸摇篮”的美誉。学校秉承“明德、诚信、勤敏、自强”的精神,坚持立足福建,辐射东南,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福建自贸区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商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构建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形成管、经、法、工、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2016年学校设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英语5个本科专业,2017年新增金融管理、审计学、经济统计学、物业管理和艺术设计学5个本科专业。

(二)招生与在校生情况

2016年学校面向全国11个省份计划招收普通本科学生400人,实际录取400人,录取率100%,实际报到392人,报到率98%

12016年本科专业招生计划、录取和报到情况汇总表

专业

招生
计划数

实际   录取数

录取率

报到

人数

报到率

财务管理

120

120

100%

120

100.00%

国际商务

100

100

100%

96

96.00%

电子商务

50

50

100%

49

98.00%

商务英语

80

80

100%

78

97.50%

会展经济与管理

50

50

100%

49

98.00%

合计

400

400

100%

392

98.00%

2016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3142人,其中本科生392人,占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98%;专科生12750人,占学校全日制在校生97.02%

(三)科研工作情况

学校注重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各类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方面,通过改善服务方式、整合校内优势资源等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竞争和重大课题的申报。2016-2017学年获厅级及以上各类课题立项45项,其中省社科3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软科学项目1项、引导性项目1项)。校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5项。

在科研经费上,通过规范使用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等方法,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公开透明。2016-2017学年科研项目到账经费48万元,其中省社科项目到账8.5万元,省科技厅项目到账经费20万元。学校自筹科研经费10.75万元,省级以上项目奖励5.4万元。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8万元。

在学术交流方面,学校精心举办“福商讲坛”等学术活动,组织参加第十五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科研成果方面,2016年出版专著3本,主编本专业教材7本;发表论文137篇,其中发表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在科研人才培育方面,进一步完善遴选办法,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2017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学校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截至20179月,全校共有专任教师523名,聘请校外教师13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588人,本科生师比为1812017年继续招收各类优秀人才,逐步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其中引进博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占引进人才的33%。现有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29名,副高级职称171名,高级职称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比例为38.24%,中高级职称占比84.13%;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22名,占全校教师比例为80.31%

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办公条件,营造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学校师资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0人,省青年杰出人才1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9名,硕士生导师4名。学校聘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波兰等国外教15名。还聘请了一批来自企业行业,具备相关资质和丰富实务操作经验专业人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兼职教师。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2专任教师职称结构[1]

职称

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及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9

5.5%

171

32.7%

240

45.9%

83

15.9%

3专任教师学位结构[2]

学位

结构

博士

硕士

学士及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1

4.0%

428

81.8%

74

14.2%

4专任教师学科结构

学科

结构

文科

理科

工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41

84.3%

21

4.0%

61

11.7%

(二)教师师德水平

落实学校《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暂行办法》等师德建设规范性文件,明确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聘任评价等方面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激发教师的职业敬畏感。定期开展师德建设活动,逐步形成了“人人重师德,人人讲师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福建商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一批急需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优秀博士。本学年面谈教授、博士32人,其中引进博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占引进人才的33%,其中引进台湾全职博士1人。同时采取“柔性引进”政策,兼职客座教授6人。

学校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实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内、海外访问学者、闽台骨干教师联合培养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本学年,参加进修培训254人次,其中国(境)外高校访学研修6人、国内访学研修7人。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内高校访学、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实施新老教师“传帮带”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挂钩培养1-2名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最佳一节课”教学竞赛,举办“主题沙龙、学术报告、观摩讨论”等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以有效方式不断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本科主讲教师及教授授课情况

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主讲教授负责制和助教制度。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0门,占总课程门数的 66.67%,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6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 84.21%;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7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9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24.14%

(五)教学条件

教学经费 学校重视教学内涵发展,持续投入教学经费,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障。2016年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总支出2740.06万元;专项教学经费405.37万元,实践教学支出412.59万元。

教学用房 校园占地面积96.68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3.58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87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3.6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4.89万平方米,生均面积3.7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4.14万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

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837.65万元,生均7487元,其中2016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44.73万元,当年增长比例4.73%

图书文献  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125余万册, 2017年在校生生均101.98册;纸质期刊1538种,电子图书115万册,数据库20个。2016年新增纸质图书131307册,电子图书80000册,数据库6个。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努力探索和学习应用型本科办学基本规律,在专科办学的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尽快将涉及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工作带入本科轨道。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工学结合、实践主导、实境训教、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素能本位、校企合作、课证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审计专业的“课岗证融合、认知仿真实战”的阶段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课证融合、素养渗合”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循岗定教,校企联动,能力为本,素养为体”模式、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项目为导向、技艺品并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

本科人才培养在专科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基本确定融入校企合作、实践、实境、能力、基础、创新等理念。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标准,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基础厚、适应广、强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探索校企协调创新、协调培养的人才机制,主动适应福建省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开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方面,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组成,必修与选修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合理,课程之间、课程模块之间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并严格对应培养要求,科学设置课程,明确课程内容、规范课程名称,明晰课程功能,建立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二)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属于起步阶段,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原则是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重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踪福建省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变化,精准对接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及国家级开发区的需要,以应用学科建设为导向,支撑专业建设,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现有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4个大类。2016年,我校第一批升本专业共5个(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英语),2017年第二批5个申报本科专业(审计学、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物业管理、艺术设计学)也已经获批。其中管理学占比60%,经济学占比20%,文学和艺术学各占比10%

国际商务专业2016年获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项目立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7年获得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项目立项和教育教学一般项目立项。

5:福建商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布局

学科门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代码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管理学

120204

工商管理类

审计学

120207

工商管理类

国际商务

120205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120801

工商管理类

物业管理

120209

旅游管理类

会展经济与管理

120903

经济学

经济学类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020102

金融学类

金融工程

020302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

文学

050262

艺术学

设计学类

艺术设计学

艺术学

130501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福建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形成与区域产业和经济建设紧密对接、体现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强化特色、辐射其他”的学科发展策略,形成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法、工、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专业建设中,以应用学科建设为导向,重点建设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有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管理类专业,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本学年,我校共开设本科课程总数45门,从课程类别来看,其中专业课26门,占课程总门数的57.78%;公共必修课19门,占课程总门数的42.22%;另通过与超星尔雅合作开出100门的网络修读课程,供学生作为公共选修课模块选择。本学年,我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83.96%,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6.04%。从选修课、必修课学分来看,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81.05%,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9.95%

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形成以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为引领的优质课程体系。《互联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商务英语口语》入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另外,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材建设,主动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鼓励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大力实施和推动校本教材建设工程。2016年,学校开发校本教材5种,其中杨迪的《客户关系管理》入选省部级规划教材。具体情况见表6

6:我校2016年度教材出版情况

教师

教材名称

出版社

ISBN

出版时间

教材入

选情况

入选时间

程磊

管理学实务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6585-6

2016

2016

郝梅

经济数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978-7-5682-2806-0

2016

2016

陈小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交大出版社

978-7-313-15668-6/G

2016

2016

杨迪

客户关系管理

吉林大学出版社

978-7-5677-6448-4

2016

省部级规划教材

2016

柯清芳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978-7-5682-1610-4

2016

2016

(四)教学成果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2016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课堂教学项目中,学校林莉老师获季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黄婷婷老师获得三等奖。

(五)科技文化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校立足实际,对接福建自贸区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战略,探索和形成了教学+竞赛+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与长效机制,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融入大学生创业工作,坚持以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并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荣获首届福建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 “网龙杯”第三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划书比赛、创业项目创意比赛、“创业之星”模拟企业平台和模拟企业沙盘等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提升创业意识和发散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企业及社会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经验。

(六)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积极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初步建立从学科基础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到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以各类专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专利、学科竞赛、职业资格等为载体,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监督机制,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条件充分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达100%。本学年第一届本科学生在校内开展了专业实践2周,实践教学计划要求精细化,明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地点、实训指导教师等信息,加强日常实践教学情况巡查,有效监督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与落实。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611月,学校“商科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6月,推荐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项。为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共建,使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技术开发密切结合,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建有175家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习与社会实践的需要。

(七)文化育人初见成效

按照“突出理论武装,打造育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的思路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健康向上、内涵丰富、时代感强的校园文化并取得良好成效。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首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中学校代表队表现良好,荣获团体三等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福建省直学校学生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获首届福建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精品社团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2 个参赛的合唱节目获得二等奖。2017 年学校举办第2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十三届社团巡礼节等 4 场全校性大型活动;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中小型活动 60 余场。学校外语系团总支等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先进团组织;7个团支部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先进学生团支部”;7个团支部被评为福建省直学校“先进学生团支部”,472名同学被评为校优秀个人。

大力倡导社团文化。目前,全校共有学生社团 38个,参加社团学生人数为1526人次;其中科技类社团1个;人文社科类社团3个;体育类社团5个;文艺类社团 23个;学术类社团3个;兴趣类社团3个。

学校结合实际,紧扣时代主题,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变化”的立项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团委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禁毒防艾宣传、泰宁全域化写生、保护母亲河等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泰宁县开善乡政府、鼓楼天年老人护理中心、连江特殊教育学校等一批社会实践基地,真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融炉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八)本科特色办学案例——电子商务专业

学校是福建省电子商务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也是福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省级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首批本科专业之一,立足福建、面向海西、辐射全国、重点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培养“有创意、懂技术、熟市场、擅策划、会营销”的电子商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169月招收了第一届电子商务本科班学生共49人,20179月迎来了第二届本科班学生97人,目前在校学生总数146人。目前有专职教师有7人,兼职教师4人,并正加紧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色以及学校商科特色,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力度;二是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实习;四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需要,先后与近20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可供300余名学生进行实习。

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在专科阶段省级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室)、阿里巴巴东南大区领军型渠道商众事达(福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2010届优秀系友企业、全国图书网络销售排名第三的龙头企业——福州葫芦弟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福建商学院——葫芦弟弟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实验班”,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该实验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将第一届本科生49人分成24人和25人的两个班,学校和企业一线交替小班上课。从一年级开始在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设计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

立足福建自贸区建设。积极开展跨境电商教学研究,2016年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在福建省商务厅和福州自贸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与全球跨境电商龙头企业eBay公司洽谈合作成立跨境电商学院,这将是eBay公司在全球第一次与地方政府和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

学生的学习氛围总体良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电子商务专业通过“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训练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之星大赛”等形式深化试点改革,三个月训练营共孵化店铺数十家,累计销售额突破数十万元,拓展了学生眼界,加深了专业认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人民网》专门对此进行相关报道。2017年首次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就荣获福建赛区最佳创新奖和二等奖两个奖项,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名同学的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项目立项。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以福建省电子商务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以省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传统知名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在“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指导下,凭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东风,进一步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品牌,力争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成为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中的一流专业。

四、质量监控体系

2016年是学校本科办学的第一年,也是学校整个质量监控工作转型的头一年,为尽快走上本科办学的标准车道,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第一,         观念层面。通过多次的校内讨论,明确质量监控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本质不同。质量监控在高职层面的工作基本处于点的层面,没有把点和点之间的关系统一到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上来。通过调研学习,基本认可了如下观念: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务处一个部门的事情,而且需要从校领导到各部门的参与;质量监控体系不仅涉及理论教学、考试、专业实践、毕业论文等,还涉及整个学校的办学定位、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次论证、科学制定,从招生入口到学生毕业甚至毕业多年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把关。

第二,制度层面。《福建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福建商学院听课管理规定》、《福建商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福建商学院本科教学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福建商学院教学督导办法》等一批涉及质量监控环节的制度陆续出台试行,让质量监控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具体操作层面。在专科的“老三样”基础上添加了本科的“新三样”。“老三样”指领导听课巡课、期末评教、期初期末检查。新三样是指“校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方面,本科生参与评教率为100%,评教结果中优秀率为86%,良好率为14%。其中,学校的校级督导组于20169月成立,第一届成员由校内教学经验资深且无行政职务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功能定位为“以导为主,导督结合”,校督导听课按“1+1”模式,即一门课程安排一名“内行”督导教师和一名“外行”教师听课,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督导组能做到及时跟任课教师或相关部门沟通,推进和改善教学。本学年督导课程听课覆盖率为46%,严格控制优秀比率,督导评价的优秀率为17%

由教务处组织,校督导组全体成员和本科生代表参与召开了第一届本科生座谈会,并推广到二级教学单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科生代表座谈会成为一种制度性工作。“学生信息员”制度在本学年处于试行阶段,既是为提高管理效率,更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学生不再是中小学时代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可以提出自己要求和发出合理要求学习主体。

积极推进质量监控体系建设。20176月,省委宣布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命,11月,学校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高效推动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的布局和落实,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流程的规范,陆续出台对考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大纲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五、学生学习效果

201711月,学校对2016级本科全体(389位)学生进行本科教学回顾性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发出问卷389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设置以下方面系列封闭式问题并请学生做出评价。

1)对学校管理工作总体满意度

2)对学校教学资源与设施的总体满意程度

3)对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

4)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

5)对学校专业及其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

6)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满意程度


22016级本科生对学校办学总体满意度占比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6级本科学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比较客观,不满意的占7.37%,对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比较高,对学校本科教学期望值较高。由于2016年是学校升格本科后第一年开设本科专业,虽然学校高度重视并努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但是开展本科教育时间短,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及其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安排等方面还亟待优化,教学资源与设施建设的力度和进度还亟待加强和加快,不断满足学生对学校的期望。

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承载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已基本搭建起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框架,但存在着较多问题:一是总学分和总学时太高,还未能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未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还未建立起富有财经商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接下来,还须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在落实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系统设计,使各专业培养方案统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下。

(二)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全校营造“教师主体、学生为本”的氛围,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探讨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规律与教学改革,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程各个环节,统一全校教育教学共识;凝练优势,培育特色。内培外引,积极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一方面广开渠道,探索多种人才引进或使用形式,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本科科研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为教师提供系统性、完整性的培养计划,构建层层递进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最佳一节课”评选等活动,培育一批爱岗敬业、热衷教育的优秀教师;再一方面,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职称晋升制度等等,鼓励教师提升教科研与教学水平。

(三)围绕应用转型任务,扎实开展内涵建设

尽快转入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上来。以专业建设为统领,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加强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培训等资源,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培训基地。为此,学校还需下大力气,建立一大批推动内涵建设的教学制度,开展一系列项目遴选培育与建设。

(四)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对大学课堂教学构成了巨大冲击,对学校刚刚施行的上课时学生把手机放入手机袋的“手机不进课堂”运动,就是个挑战,不论是翻转课堂、moocspoc、互动教学,都提倡教学的信息化设计,课堂需要适度使用网络和手机,才能更好实现项目式教学、讨论、展示等教学过程。国家也规划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在此信息化浪潮下,教学建设与改革大有可为,我们需要在认识层面,进行大范围、启蒙式的知识传播,将信息化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深植每个教师心中;在制度层面,应大力支持在线开展课程使用与建设;从资金、硬件、激励等方面促进课程建设;在应用层面,广开合作之门,构建完善的学生学习管理、学分认定办法,以变应变才是正确之道。

(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树立质量监控与保证的自觉度

一是尽快建立各环节教学标准,在专业、课程、实践等各教学单元中应有制度来明细质量标准。二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兼职教师督导员队伍外,还应成立专职督导、学生信息员、行政管理干部组成的多维督导队伍;形成领导、同行、学生评价,在校生、毕业生评价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反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三是创新质量监控的形式与手段,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软件,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质量保障监控方式,达到更科学、规范、便捷的保障工作水平。



[1]国家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我校达到38.2%。

[2]国家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具有研究生(硕、博)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我校达到85.8%。


上一篇: 福建商学院第三批福建人才限价商品住房申请公示
下一篇: 福建商学院连江校区围墙、北区土方及绿化地测量项目询价结果公示